急診急救電話:0476-8899120

微信服務號

支付寶生活號
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頁 >>清廉醫(yī)院 >>廉潔教育 >> 正文

清廉醫(yī)院

廉潔教育

建清廉醫(yī)院· 樹清廉醫(yī)風丨黨支部書記講廉潔故事(五)
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4-15
字號: + - 14

微信圖片_20240415111955.png

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:“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,教育引導廣大黨員、干部增強不想腐的自覺,清清白白做人、干干凈凈做事,使嚴厲懲治、規(guī)范權力、教育引導緊密結合、協(xié)調聯(lián)動,不斷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。”赤峰學院第二附屬醫(yī)院紀委深入開展醫(yī)院廉潔文化建設,聯(lián)合全院黨支部,挖掘古代先賢、革命先烈、時代楷模、身邊榜樣的清廉事跡,推出“建清廉醫(yī)院·樹清廉醫(yī)風”系列清廉故事欄目。通過黨支部書記講述廉潔故事,發(fā)揮先進典型的引領示范作用,使廉政教育深入人心,營造廉潔自律、崇德向上的工作氛圍,讓清風正氣、崇德尚廉在醫(yī)院蔚然成風。今天的故事是《司馬光訓儉示康》。

微信圖片_20240415112004.jpg

講述者:財務科副科長、行政后勤第五黨支部書記  王廷艷

司馬光一生清廉,其為后人稱道的著名事件是為告誡兒子司馬康謹守儉樸之道而作的《訓儉示康》一文。

宋代社會穩(wěn)定,隨著社會經濟的發(fā)展,社會風俗逐漸改變。如司馬光所說,當時“風俗尤為侈靡,走卒類士服,農夫躡絲履”,就算是普通人的穿著打扮也都追求高貴,士人更是生活奢靡。為避免這種風氣對家人,尤其是對身在仕途的兒子的影響,他作《訓儉示康》以作訓誡。

微信圖片_20240415112006.jpg

圖1:《宋文鑒》所收《訓儉示康》

司馬光的儉樸源于家風,而又能傳之。《訓儉示康》一文近千字,司馬光以慈父口吻,從自身出發(fā),向兒子細細道出自己儉樸的生活風尚。一句“吾本寒家,世以清白相承”,道出良好家風的根源。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即便為官,仍然堅持儉樸的生活。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,司馬光從小也懂得儉樸,“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,輒羞赧棄去之”,即便考中進士,也不愿戴花;即使位極人臣,也不穿著華貴的服裝。當時的富貴人家,包括很多士大夫在內,大多追求奢華的生活。司馬光居洛陽時,時宣徽史王拱辰同居洛陽,據史書記載,他的住宅極其氣派,“中堂七間起,高樓更為華奢”。相比之下,司馬光則“在陋巷所居,才能庇風雨”,為了能心無旁騖地完成自己的著作,他“又作地室,嘗讀書于其中”,當時洛陽人戲稱“王家鉆天,司馬入地”。此事為宋人所記,足見司馬光的儉樸形象遠近聞名。

微信圖片_20240415112007.jpg

圖2:司馬光像

在文中,司馬光勸誡兒子保持儉樸的生活方式,時刻注意以典型人物事跡勉勵他,其中特別提及自己的父親為官之時士人交往的情況。雖然待客的酒水、餐飲分外簡單,但相互交往的人們情誼更為深重,而如今社會風俗劇變,人們只關注待客的禮節(jié)是否慷慨得體,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反而被奢靡之風所蒙蔽。如此風氣,社會又如何能夠和諧發(fā)展呢?被奢靡所蒙蔽的士人,又如何能堅守正道呢?修身、齊家、治國,均需謹守儉樸之道,所謂“由儉入奢易,由奢入儉難”,司馬光引張文節(jié)的事跡與言論,目的也在于傳達他的這種心聲。

司馬光的訓誡成功地把心聲傳達到司馬康的心中,他此后的仕宦生涯中時刻保持父親的儉樸作風?!端问贰酚涊d,“途之人見其容止,雖不識,皆知為司馬氏子也”,充分說明儉樸的良好家風如何影響后人的為人處世。司馬一門三代,均能把儉樸作為自己的生活狀態(tài),這種狀態(tài)支撐著他們在為官生涯中保持清廉,不斷為國家作出自己的貢獻,為民眾謀求福利,這也是良好家風傳承的重要意義的體現(xiàn)。

本期的清廉故事就講到這兒,感謝大家的聆聽。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由赤峰學院第二附屬醫(yī)院紀委推出的“建清廉醫(yī)院·樹清廉醫(yī)風”系列清廉故事欄目。

微信圖片_20240415112009.jpg